梁思成精彩手绘图
很多人对于梁思成的认识,是来源于林徽因丈夫这一身份。然而,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的梁思成,一生都在致力于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
他不仅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更是在沈阳大学任教期间,创立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筑学系。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位建筑历史学家堪比电脑制作的手绘建筑图纸!
一图片
中国最古的建筑遗存是一些汉代的坟墓。墓室及墓前的门墩—阙,虽是石造的,形式却是仿木结构。
为什么是坟墓的建筑构造,而不是房屋构造?因为在中国,至今没有发现在公元8世纪中叶以前漫长时期里所造的木构建筑。
二图片
中国建筑特有之斗拱
斗拱在中国早期的建筑里面被广泛应用,不仅在房屋建筑里面能见到它的身影,在寺庙、亭台楼阁甚至是坟墓里面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一般斗拱越高,则该建筑就会被建筑的越高,象征着居住在该建筑内的主人的地位就越高。
三图片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纵断面立面手绘图
山西省五台山佛光寺大殿不仅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也是目前为止中国唯一保留下来的唐代建筑。
大殿建于公元857年,在公元845年唐武宗发动灭佛运动后,寺内除了几座墓塔外,其余全部被毁。
大殿单层七间,斗拱雄大,虽是手绘图,依然可以看出寺庙内曾经的辉煌,也可以看出唐朝经济的繁荣,文化的融合,因此,这座建筑也是中国独一无二的艺术珍品。
四图片
唐代神殿图,陕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西门门楣石刻准确地显示出一座佛寺大殿
由于唐朝以后的木构建筑数量逐渐地增多,因此,一些杰出的建筑物可以作为宋代和同时期的辽代与金代的代表。
五图片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手绘图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始建于984年,一座两层建筑,当中立着一座有十一个头的观音像。两个楼层之间又有一个暗层,实际上就是三层。在观音阁上依然可以看出中国人惯用的斗拱。
六图片
河北赵县安济桥手绘图
造桥作为中国一种古老的技艺,不仅在课本中能见到它的身影,就连在室内用于装饰的画中也能见到它的身影。
中国人对于桥的喜爱是由来已久,在中国人的眼里,桥不仅可以用于走路,更是被视为交流的媒介,如词语“牵线搭桥”中的“桥”字,就可以看成是为建立某种关系的介绍、撮合。
七图片
图片
手绘云岗佛像衣褶比较图
南北朝,佛教盛行,因此,人像的雕刻就多了起来。大同,作为北魏的第一个首都,佛像更是数不胜数,而最具代表的是云冈石窟。
八图片
印度汉魏飞仙比较图
早期的佛像粗壮结实,身上紧裹着有褶皱的衣服。后来,则变得身材苗条。
如图所示,头部和颈部几乎是圆柱形。前额宽而平,在太阳穴的这个位置突然向后凸起。眼睛细而长,薄唇,嘴角永远挂着一抹微笑,尖下巴。
衣服不再紧贴,而是披挂在身上,然后在脚踝处张开,左右对称。
在印度,菩萨都是做公主般的打扮,但是当菩萨像传入中国时,兴许是受到中国“大道至简”的影响,这些装扮都被取消了。只留下一个简单的头巾和一个心形项圈,然后在披着长长的肩带,在大腿处四处散开。
九图片
中国建筑主要部分名称图
帷幕、斗拱、举折,举架、屋顶……中国建筑的美学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不仅要结实耐用,更讲究的是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变化。
十图片
一“所”房子手绘示意图
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的文化史中,中国的建筑体系自成一体。中国的先人们在建造房屋时,不管内饰格局如何变化,房屋的整体一定要四四方方,这不仅是做人的准则,更是文化的传承。
十一图片
梁思成手绘的长清灵岩寺慧崇塔
中国的砖石塔有五大类型:单层塔、多层塔、密檐塔、喇嘛塔、八角形塔,而长清灵岩寺慧崇塔则是单层塔的典型代表,上面有单檐或重檐,整个形态与河南登封净藏禅师塔和山西平顺明惠大师塔同为一例。
十二图片
梁思成随手记录下古寺里的壁画上的乐伎形象
绘画,早先作为装饰是出现在旗帜、门、墙及其他东西的表面上。早先的帝王们利用绘画的感染力和权势的暗示力,用来统治和教化人民。
随着时代的发展,绘画技艺也越发地成熟,绘画不仅作为装饰直接涂在旗帜、门、墙等物体的表面,更是直接用来装饰宫殿。
公元前51年,汉宣帝命令为十一名在降服匈奴过程中立功的大臣和将军画像于麒麟阁内墙上。
到唐代,因为唐朝的繁荣,让很多外国的使臣也慕名前来拜访,因此,这个时期的画,不仅有汉族的风格特点,更有些异域风情的味道。
宋朝是美学的巅峰,由于新理学和禅宗佛教的影响,山水画成了画家们最喜爱的表现媒介。
十三图片
宋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图样要略
文章有文章的“文法”,那建筑也要有建筑的“文法”。一亭台、一楼阁,不仅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组织起来,而且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不同的“词汇”构成不相同的体形,表达建筑者及居住人不同的情感,解决不相同的问题和创造出不同的类型。
十四图片
清工程做法则例大式大木图样要略
道家讲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中国的先人们在建筑一座建筑时也是一样。要考虑自然的变化,也要因地制宜。但有智慧的先人们总是能根据不同雇主的需求建造出令他们满意的建筑!
中国的建筑不仅有着高超的技艺,而且还代表着中国五千年来的审美。
对于中国人来说,当我们去游览一处古建筑时,不仅是欣赏着千年前的美学,更是在思考着这个地方曾发生过的故事!
对于古建筑的保护不仅是文化上的传承,更是文明的延续,感恩梁思成先生,因为他对古建筑的致力保护,让千年后的我们能得以见到时间带给我们美学和智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